作為“**規模最大”的一屆廣交會,本屆廣交會全面恢復線下展,于4月15日至5月5日分三期舉辦。中國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使得廣交會始終是中國面向世界開放的重要窗口。
《全球財經連線》: 這次廣交會展覽面積和參展企業數量均創歷史新高,反映出中國外貿和中國經濟怎樣的風向?
彭波:本屆廣交會在展覽面積和參展企業數量兩方面均創歷史新高,從不同側面反映出中國外貿欣欣向榮的氣象和中國經濟在整體上復蘇趨好的良好前景。
2023年一季度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9.89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8%。1月份,受春節假期影響,進出口下降7%。2月“由負轉正”,當月增長8%,3月同比增速提升到15.5%,呈現逐月向好態勢。在數量上升的同時,質量也在轉好。機電產品和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均實現增長。
這都反映了中國經濟的堅強韌性和中國外貿的承壓能力,及中國商品、中國生產在全球的競爭力優勢。今年廣交會開幕兩天的客流量累計就超過66萬人次,充分說明了其它國家和地區對中國經濟復蘇的重視。
推動中國實現高水平“引進來”“走出去”
《全球財經連線》:廣交會素有“中國**展”之稱。那么在增強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聯動效應、提升貿易投資合作質量和水平等方面,廣交會起了哪些作用?
彭波:一部廣交會的歷史,就是一部中國不斷擴大對外開放、積極融入世界經濟的歷史,也是各國人民共享中國發展機遇、實現互利共贏的歷史。當今國際環境復雜多變,充滿了各種“不確定性”的影響,貿易戰的爆發、疫情的沖擊、俄烏沖突的破壞,都極大地損害了國際貿易和經濟合作。在這樣的背景下,廣交會的召開,反映了中國經濟的活力,不但對全球市場有著巨大的吸引力,同時也有力地增強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聯動效應。
廣交會的召開加強了人與人之間面對面直接交流,加強了全球價值鏈的穩定性,提升了全球供應鏈產業鏈的效率,增強了國內大循環的動力和可靠性,提升了國際循環的質量和水平。不但有利于進一步提升國際貿易的水平,也可以順勢加強國際投資的活力,促進全球優質資源更快更大規模地進入中國,同時也提升中國對外投資的規模和水平,促進中國及世界的發展。
本次廣交會準備充分,展位充足,服務到位,對中國及全球外貿的復蘇舉足輕重。廣交會的溢出效應和對外窗口作用,將吸引更多外國投資者到中國投資發展,推動中國實現高水平“引進來”“走出去”,在更高層次上用好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為中國企業與世界協同發展提供更好的機遇。
廣交會是打造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重要平臺
《全球財經連線》:60多年來,廣交會“朋友圈”擴大了10多倍。如何看待廣交會對中國堅持高水平對外開放的作用與意義?
彭波:廣交會促進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高度集聚,是打造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重要平臺。不僅使得國內和國際市場更好聯通,穩住我國外貿外資基本盤,而且促進全球價值鏈產業鏈供應鏈安全暢通運轉,為世界貿易發展貢獻了“中國道路”和“中國選擇”。
在新形勢下,廣交會立足廣州,放眼世界,與時俱進,創新體制機制、商務模式,不斷提高服務水平,支持廣大參會企業互利共贏、共同發展,為推動我國經濟和世界經濟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對中國堅持高水平對外開放具有重要作用與歷史意義。
在新時代新征程上,廣交會將繼續成為中國面向世界開啟的重要窗口,繼續成為中國堅持高水平對外開放、加強中外經貿合作的重要橋梁和紐帶。對世界而言,廣交會也為各個國家和地區的企業與中國企業合作構建安全、可靠、高效的供應鏈創造機會,為他們搭上中國經濟復蘇和發展快車提供重要的和不可多得的平臺。